首都接连上新两所国际化学校,行业“春天”一直都在?
文 / Joan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京城国际教育圈被两则新建校资讯刷了屏:一条关于由海淀区教委和清华附中共同举办的海淀某国际学校;另一条由北师大参与组建的怀柔科学城北师大国际学校。
北京作为全国国际教育高地,各类国际学校分布已较为密集。据新学说统计,近年来每年新增校都几乎不超过4所。而2020年开春一下落地两所国际学校,且均由区教委和公立体制内学校带头举办,这对行业释放出何种信号?一时引发热议。
两所即将落地的新校
海淀某国际学校
据悉,这所新建的国际学校位于中关村翠湖科技园E6地块,占地9.56公顷,总建筑面积16.1万平米。学校由清华附中承办,按照“一个校园、统一师资、统一资源分配、统一教学组织”的原则统一管理,计划举办1所国际化民办学校、1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及1所国际化民办幼儿园,拟设160个教学班,计划招生规模约为3200人。办学模式为寄宿式和走读式相结合。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表示,清华附中将以国际部为基础,高起点、高质量、高目标建好这所国际学校,努力办成一所具有国际品质、中国根基、清华特色的高水平国际学校。除了一流的硬件设施外,学校还将聘请世界名校的校长担任外籍校长,丰富课程体系,完善 ”美式+中式” 的课程体系,开发 “英式+中式” 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
怀柔科学城北师大国际学校
据悉,该国际学校由北京师范大学与怀柔区委区政府合作开展。北京师范大学将发挥“大学办中学”的专业优势,研究探索创办国内典型、运行机制灵活、管理模式创新的一贯制公办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将利用其基础教育领域的丰富经验、科技教育融合的成功经验,针对怀柔科学城内办学需求,力争打造国家教育现代化试验区,为提升怀柔教育质量、推动区域基础教育水平再提升贡献力量。
从以上建校信息我们可以发现,这两所学校最大的相同点有两个:
由区教委牵头:海淀某国际学校由海淀区教委发起;怀柔科学城北师大国际学校由怀柔区委区政府发起;
由公立大学/中学承办:海淀某国际学校由清华附中承办;海淀某国际学校由北京师范大学承办。
何以一下出现两所由政府统筹、优质公办学校承办的国际学校?新学说研究后认为,这还得从北京市教委于2019年2月印发《北京市国际学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下文简称:“三年行动计划”)说起。
北京市“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对北京地区国际学校未来三年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其相关保障措施均作出了规定。
计划指出,2019-2021年,北京国际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具体有四个方面,其中合理优化国际学校布局方面指出:充分利用市建优质校资源发展国际教育和支持重点地区根据需求新建一批国际学校。
充分利用市建优质校资源发展国际教育:本着“统筹资源,合理规划”的原则,在市级统筹建设的优质学校中,支持设有高中部的5所市建共管学校和7所市建区办学校举办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上述学校的建设工作主要由市教委统筹负责。
支持重点地区根据需求新建一批国际学校:通过三年的努力和集中建设,在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三城一区”)引进人才密集地区和海淀区、朝阳区等重点区域新建一批国际学校,达到“区区有国际学校”。
规划附件中还列出了《区级拟建国际学校情况表》以及《利用市级优质校资源开展国际教育情况表》:
来源:北京市教委
由学校选址可以看出,海淀某国际学校和怀柔科学城北师大国际学校正是北京市“三年行动计划”中拟建的两所国际学校:
海淀某国际学校应该对应“区级拟建国际学校”中海淀区的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和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之前“待定”的举办者如今可确定为清华附中;
怀柔科学城北师大国际学校的对应则有些模糊,或者对应“利用市级优质校资源开展国际教育”中的密云或怀柔区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者对应“区级拟建国际学校”中的怀柔科学城周边国际化特色民办学校,但后者学校性质为“民办“,与怀柔科学城北师大国际学校”公办“的定位不符合。
另外,“三年行动计划”自发布以来,除了新建的两所国际学校,另一所国际学校也于早前宣布筹建。
北京第一实验学校
2019年8月,原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宣布交出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接力棒,将着手筹办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同样属于“三年行动计划”的子项目。
据悉,北京第一实验学校为市教委直属财政补助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将按照《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八大教育理念,立足办家门口的好学校,学校采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15年一贯制,实行全纳教育。李希贵告诉记者,新学校的使命在于为2035年中国教育现代化探索一条办学新路径。
从上面可以看出,“三年行动计划”自提出以来,海淀区、怀柔区和通州区已经纷纷开始落地国际学校。市区教育局对国际学校从资金,师资到政策进行的扶持,反映出政策对国际教育的肯定和重视。“区区有国际学校”的提出可谓为国际教育者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无独有偶,近日深圳市教育局也提出争取“每个区至少布局1所(新型国际特色学校)”。
其他地区政策导向
来源:深圳市教育局
2020年3月5日,深圳市教育局在官网上发布《2020年工作思路》,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领域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包括学位建设、中考改革等。
在国际教育方面,探索举办新型国际特色学校(学生不限国籍),争取每个区至少布局1所;开展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常规检查,继续推动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依法规范办学。
对民办学校的高中国际课程实验进行专项评估,推动实验效果较好的学校转型为中外合作办学,依法清理终止近两年未开展招生或办学质量差的学校的实验资格,努力提升民办高中国际课程质量,满足市民多元特色教育需求。
从本文对北京、深圳两地教育部规划的梳理和北京三所国际学校的先后落地来看,政策在对国际学校提出规范的同时,也在肯定国际教育,并通过合理规划国际学校的布局,强调扩大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的重要性。
近日,江浙沪三地先后出台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相关通知,进一步细化“公民同招”的方案,落实百分百摇号的政策,让不少国际教育行业人士感觉政策趋严,对行业的未来发展感到忧虑。
新学说认为,未来,国际学校在自觉规范办学、提升自身的办学特色的同时,应该继续加强和政府的联系。相信在各种利好政策的导向下,国际化学校行业的发展前景依旧光明。
相关阅读
研究报告
建校管理
人才发展
行业活动
行业研讨会FIT国际教师风采大赛VIS国际学校发展大会
联系我们